9月7日,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工。这是海门境内第一条过江隧道,是南通“八龙过江”格局中的“第五龙”。
从“靠江靠海靠上海”到“通江通海通上海”,海门的交通区位正在历史性重塑,发展格局迎来系统性变革。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工作会议和南通市委全会精神,海门将乘跨江融合之势、聚战略叠加之能,探路现代化建设、示范高质量发展。在大局大势中敢为善为,勇挑大梁,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新时代“海门传”。
能级大跃升,放大“第一隧”效应
海太过江通道是我国2025年前重点建设的公铁复合过江通道,也是世界最长、断面全国最大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隧”。
临近海太长江隧道开工,海门开发区“老招商”吴建荣敏锐感觉到了新变化——主动登门来访的客商越来越多,来了不问优惠政策,先看规划图纸。他办公室里的交通规划图、地理区位图、工业用地图、产业布局图等,短短数月被翻破了好几张。
佳之味食品总部位于苏州吴江,获悉海太过江通道规划的消息后,2018年就将原料基地项目落户海门。近年来,中天绿色精品钢、航天新材料、皓晶玻璃、中科基因等一批重大项目跨江北上。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荣辉算了一笔账,海太通道通车后,企业到上海的跨江距离可减少40公里,物流成本节约20%,管理成本下降25%。
“交通格局大变迁可以带来资源要素大贯通,推动区域发展能级大跃升。”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分析,随着北沿江高铁、海太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开工建设,海门将真正“踞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这对促进江苏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不远的将来,从今天会场出发,仅需10分钟即可跨越长江,半小时到达上海。”2022中国海门经贸投资洽谈会上,海门区区长沈旭东热情推介:“选择海门就等于选择国内一线城市!投资海门,就能在国家战略中借势发力、抢占先机!”
产业大突破,聚力“协作圈”升级
“这里不像园区,像景区!”8月30日,“跨江融合看海门”央媒采风活动走进海门临江新区,媒体记者们纷纷感叹。
与崇明岛隔江相望,临江新区原打算建化工园区,但为了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果断“转身”打造上海周边独具魅力的科技人文小城。如今,江畔小镇已集聚200多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企业,引进4个院士合作项目。放眼全域,已经落户海门的外来资本和项目中近80%来自上海和苏南。“上海孵化、海门转化”风景蔚然。
从坐拥区位优势到释放生态优势,从承接产业转移到集聚资源要素,从“制造驱动创新”向“创新驱动制造”转型——海门的生产力布局日益优化。
以謇公湖科教城、东布洲科学城为“两核”的沿江科创带,是海门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这里,大江风光与即将开建的张謇国际公园、百年老港青龙港等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这里,澳斯康生物生产出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原液,招商局重工驶出我国造船史上首艘极地探险邮轮……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区建设,海门正争取以“插班生”的身份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8月8日,海门港新区,总投资10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精棒区域6号棒材生产线顺利试生产。通过长三角高等药物研究院、省船舶和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等平台,海门正全面融入沪苏“产业协作圈”。上半年,海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应税销售和工业用电量增幅均位列南通全市第一,获颁项目建设先进地区流动红旗。
城乡大融合,锚定“现代化”坐标
海门拥有61.7公里长江岸线,作为沿江生态景观带的“点睛之笔”,该区规划建设张謇国际公园时,借鉴苏南高品质建设经验,面向全球招标,一家荷兰设计集团提交的方案最终入选。
“国际招标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常态。”郭晓敏介绍,撤市设区两年来,海门主动顺应“县级市”向“城市区”转变。充分借鉴吸收上海规划设计“五大新城”理念,打造彰显海门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形态,一张蓝图绘到底。
高点规划、快速推进的“六大片区”,勾勒出现代化“海门模样”——北部新城打造“创新创智引擎、交通枢纽中心、生态宜居福地、都市形象北门”,府南CBD建设城市“最核心”,謇公湖科教城突出“江湾智谷、科教湖区”主题,东布洲科学城集成“生态景区、科技园区、创业校区、高尚社区”,三厂青龙港片区努力让生态更有颜值、产业更具“研值”,三星家纺产业片区加快构建“世界家纺之都、全球时尚中心、国际商贸新城”,在南通市2022—2023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名单中,海门有25个村入选。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海门已实现人口净流入。郭晓敏说,在诸多“高分”指标中,她特别看重这个数据——意味着海门正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家园。
“追江赶海,辟我草莱。”今年5月,南通首部以县域为名的传记《海门传》首发,记录海门千年沧桑巨变。方今之海门,正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全力打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新时代“海门传”必将精彩续篇。
记者 王世停 徐超 陈明
见习记者 张周楠 通讯员 俞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