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美术馆“品苏·大讲堂”开讲
2023-03-02 16: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己阳  
1
听新闻

近日,由苏州美术馆主办的品苏·大讲堂再度开讲。作为“致敬苏州美专建校百年:影映沧浪——苏州美专动画人作品手稿展”配套公教活动,连着两天的大讲堂分别邀请“空藏动漫资料馆”学术小组联合创始人傅广超担任主讲人,以“当动画史遇上罗生门——中国动画史传言鉴定”为题,与观众们零距离畅谈中国动画史以及相关史料的公共传播。知名老电影收藏家龚伟强从第一代中国水墨动画电影作品《牧笛》等一系列影像作品开始展示,带领观众一起走进旧时影像中的江南。

现场,傅广超首先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历史、苏州本地艺术家与中国动画史的关联切入,围绕主题深入浅出地展开讲述。傅广超介绍,中国动画拓荒期的一些重要艺术家,很多都是苏州人或者是祖籍江苏的上海人。他们在民国时期,尤其是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一方面拥有苏州土文化,尤其民俗文化的积淀和滋养;另一方面靠近上海,又接触到当时最前沿的现代都市文化,尤其是电影文化的影响。因此,这些艺术家进入电影界之后,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创作观念就带入到当时的中国动画中。

基于这样的契机,在苏州美专建校百年、中国动画百年之际,“影映沧浪”展精彩呈现,当前正在苏州美术馆展出,其中大部分展品由“空藏动漫资料馆”团队提供。傅广超坦言,举办此次品苏讲堂活动,希望不仅能让最新一代小朋友,还让对经典动画片有美好记忆的成人,对中国经典动画历史有个总体了解。从具体的作品展开叙述,把学界最前沿、最严谨的一些成果作分享,让观众更好了解中国经典动画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创作人员的成长经历、创作经历等,对中国动画史的感知会更为具体、更有温度。

看了最新走红的网络动画作品《中国奇谭》,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肖悦对中国动画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听了傅广超的讲座后,感到受益匪浅。“傅老师用口述史的方法做动画研究,口述史可以弥补宏大叙事中的一些缺陷。”令肖悦印象深刻的观点是,宏大叙事中经常“见事不见人”,只看到这个动画作品完成,但没有看到作品背后那些小人物;另外是“见人不见事”,会“神话”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还是忽视了创作过程中的小人物,用口述史做动画研究可以尽量弥补这两个缺陷。

在苏州美术馆报告厅,知名老电影收藏家龚伟强从第一代中国水墨动画电影作品《牧笛》等一系列影像作品开始展示,带领观众一起走进旧时影像中的江南。

电影制作技术和摄影技术一样,是外来的影像记录手段与艺术表现形式。一百多年前,当发明于欧美的活动影片摄影术引入我国初始,江南由于其独特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与快捷的水陆交通、悠久的历史与文化遗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再次成为了除传统书画技艺之外的影像记录对象。

随着外来电影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加上中国电影从业者逐渐熟练掌握其技巧与技艺,记录、描摹、再现江南的社会风貌、自然景观与艺术意象成为可能。20世纪以来,江南是被电影胶片记录、留存活动影像最多的区域;同时,由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一批专门人才加入国产电影制作队伍,创作出了诸多具有江南风情的影像作品。

作为一名文艺导演,龚伟强从2012年开始从事影像的采集工作,逐渐发现了一些比较珍贵的东西,也渐渐爱上了这件事。此次讲座上,龚伟强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一组早期江南题材的纪录影片、科教影片和水墨动画影片,带领观众在水墨动画影片中捕捉江南的倩影,赏析其中江南意象的运用,并以江南题材的早期纪录影片、科教影片为观众铺开江南的历史画卷,呈现江南的人文风貌。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美术馆管理部副部长吴霞靓表示,区别以往的讲座,苏州美术馆当前策划的公教活动都与当季展览更契合,以展览吸引观众参与公教活动,以公教活动深入解读当季展览,两者相辅相成,并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多元化的公教活动,吸引更多老百姓走进美术馆,让江南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深入百姓心田。

标签:
责编:王慧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