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手机应用、网页上的贷款广告,常常打着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洗白征信等旗号,吸引消费者办理贷款。这些诱人条件的背后往往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风险提示,提醒有借款需求的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注意防范以下陷阱风险。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的徐樵竹举例剖析了两种常见的借贷陷阱。
陷阱一:假冒银行名义
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以“银行”或“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导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陷阱二:骗取高额手续费
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 ,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
针对以上不法行为,宁波银行南京分行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
1.从正规机构获取融资服务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在办理业务时,要注意看清贷款条件、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坚持诚信理念,理性借贷,及时还款,珍惜个人征信。
2.警惕向无关账户转账的要求。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