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铸造使命担当
2025-08-28 15: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8月17日至22日,盐城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铸造使命担当”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参观了中共营溪支部纪念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并拜访了俞万家庭农场主于清荣和102岁退伍老兵马宝龙,在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寻根铸魂,感悟初心——参观中共营溪支部纪念馆

实践团首站来到海安市高新区孙庄街道中共营溪支部纪念馆。步入纪念馆,鲜红的旗形厅门仿佛将队员们带回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馆内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资料、仿青铜雕塑以及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深刻体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对“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党的早期组织建设的艰辛与伟大有了更真切的感悟。这堂生动的“历史课”,让队员们对“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指示精神有了更深的体悟。

图1 实践团成员聆听讲解员介绍

图2 实践团合影

致敬英烈,汲取力量——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纪念馆内,宏大的战役示意图、珍贵的战时文物、逼真的场景复原,将队员们带入了那个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每一件展品,每一次战斗,无不体现革命先辈们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人民群众无私的支援奉献。通过参观,队员们表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从革命精神中汲取攻坚克难、勇于胜利的智慧和力量,牢记嘱托,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图3 实践团成员阅读纪念碑碑文

图4 实践团合影

聆听故事,传承精神——拜访抗战退伍老兵

实践团探望抗战退伍老兵马宝龙。102岁高龄的马老18岁瞒着家人参军入伍,历经战火洗礼,身上多处负伤。提起当年的战斗岁月,老人依旧心潮澎湃,他拍拍左臂,又指指右腿,“这几个部位都中过弹。第一次上战场,许多人都会害怕,但有了经验就不怕了。”朴实的话语背后,是无比的勇敢和坚定的信仰。聆听老兵讲述烽火岁月的故事,感受老一辈革命军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马老的经历,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他的英勇事迹和乐观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队员。大家表示,要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学习老英雄对党忠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将其转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切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图5 实践团与马老合影

投身田野,见证振兴——拜访海安市俞万家庭农场

追寻红色足迹,更要见证红色土地上的新发展。实践团走进海安市隆政街道联合村,拜访了俞万家庭农场主于清荣。这位怀揣“军魂”与“初心”的新农人,深耕农业15年,将家庭农场发展成为承包流转1630亩土地,集优质水稻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基地,其产品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于清荣向队员们分享了他的创业历程和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他热衷于学习应用新技术,积极参加培训,邀请专家指导,不断为传统农业赋能增效。他坦言,老区发展和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一代代新农人接续奋斗。他立志要做“老区发展的尖兵、乡村振兴的标兵、共同致富的排头兵”。在他的身上,队员们看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看到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责任担当,更看到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让队员们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激发了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热情。

图6 于清荣向实践团介绍农机

图7 实践团参观试验田

红色宣讲,传承薪火——走进社区爱心暑托班

实践团先后走进海安市新园社区、隆政街道爱心暑托班,宣讲苏中战役中“三战海安”“奇袭李堡”和“私塾中的党支部”等红色故事,开展“红色知识问答”,让红色基因在趣味互动中传递,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图8 实践团开展红色宣讲

此次社会实践,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也是一次生动的社情考察。实践团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拜访英雄模范,考察乡村发展,全方位、多维度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精神。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必将成为团队成员们宝贵的人生财富,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文:孙莹莹、卢汕骏

图:卢汕骏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