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以数字化赋能,关照乡村儿童心理成长
2025-08-27 14:22:00  来源:日照新闻网  
1
听新闻

时值暑期,在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金阳留守儿童小学的教室中,伴随着琅琅书声与欢快笑语,南京大学“情暖乡土,梦牵民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汉、彝两族孩子们开启了为期9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在金阳留守儿童小学开启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祖国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殷切期望,切实履行缓解教育不均的社会责任,暑期期间,这支由团员青年和学生骨干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云南。团队聚焦“以数字化填补人文关怀空白”,通过开展数字化调研与人工智能教育探索,力求以数字技术回应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方面的现实困境。

语言是沟通之窗

在金阳留守儿童小学,不少学生,尤其是来自彝族的孩子,普通话发音不够标准、表达不够流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难度。本就缺乏陪伴的他们,若因语言障碍而进一步受限,更容易错失来自社会的理解与关怀。

团队成员正在开展推广普通话教学

针对这一情况,“情暖乡土,梦牵民族”团队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借助AI对话等智能化教学工具,结合语言互动活动与分层次教学,帮助孩子们逐步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在一次次交流与练习中,孩子们不仅增强了表达的自信,也重新打开了通往外界沟通的窗口。

音乐是语言的延伸

在普通话之外,音乐作为跨越国界与语言的共同符号,能够直抵心灵,是沟通情感的重要桥梁。尽管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团队成员正在带领孩子学习经典歌曲

为此,“情暖乡土,梦牵民族”团队开设了特色音乐课程,带领孩子们学习弹唱经典歌曲,并指导他们如何借助互联网自主寻找音乐与学习资源。课堂上,歌声与琴声交织,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情感、建立自信的全新途径。

肢体是关怀的延展

肢体语言同样能够传递温暖。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陪伴他们游玩,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天性的关怀。在走访过程中,团队发现留守儿童们虽然各自背负着不同家庭压力,却并不轻易流露内心情绪。

为帮助他们舒缓心境、打开心扉,“情暖乡土,梦牵民族”团队联合校外企业,精心组织孩子们走进宣威市的游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尽情体验7D影院、水上乐园等项目,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团队成员还与孩子们一同放飞气球与梦想,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情感,拉近彼此距离,打破沟通壁垒。一次次互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陪伴的温度,也让他们在欢乐中收获勇气与希望。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放飞气球与梦想

南京大学“情暖乡土,梦牵民族”团队在宣威的所见所行,不仅为留守儿童打开了通向数字世界与心灵关怀的新窗口,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彰显了高校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助力教育公平的责任与担当。(吕峻汉)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