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的绿电种子
2025-08-26 15: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8月14日,盛夏午后,阳光流淌在由钙钛矿光伏板制成的屋顶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这是坐落在太湖之滨——无锡的长三角新能源双碳研究中心,也是江苏电培领英班的拓展实践基地。近年来,技培中心开展的领英班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骨干,扩充了电网转型新形势下的专家人才队伍。

此刻,2025年领英班二次综合专业的21名来自江苏各个地市的电网青年们站在旷阔的车网互动场站,眼前排列分布着极具科技感的125个智能充电车位,2台搭载激光雷达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正在沿轨道穿梭,电子屏幕上模拟着碳流星河——蓝色光点如呼吸般明灭,勾勒出未来电网的神经脉络。讲解员指向如银色卫兵静立在场站中央的50台V2G充电桩,介绍道:“这里的每一度绿电,都链接着国家电网的转型雄心。”

学员们大多是第一次参观,新奇之余也冒出了一些困惑:什么叫新能源双碳研究中心呢?

“通俗易懂地说,这是一座专门推动绿色电力和低碳生活的大型创新工厂。”讲解员解释道,“在这里,我们把太阳能板、风电、充电桩连成一张网,让电能在不同设备间灵活调度,同时,号召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参与进低碳行动,比如把电动车变‘充电宝’,让充电站变‘便利店’,并且还同IEC组织合作,争取把中国的电动车充电技术、电网调控方法写成国际规则。”

“这真是个好思路,未来我们南通的风电也可以参与智慧调度。”

“徐州光伏普及率高,也可以尝试。”

“苏州的昆山也有V2G充电桩,也可以学习起来。”

领英班的学员们正感叹间,一辆白色新能源车驶入充电区,讲解员协助车主扫码启动反向放电,眼前的V2G桩屏幕跳出“放电12度,积分+18”的字样,随后车主用积分在中心打造的车网互动一站式服务中心换购了一杯加冰的拿铁。有细心的学员注意到,这里出品的每一杯咖啡杯身贴着碳足迹标签:0.73克/千瓦时降碳量。

随着参观的深入,学员们听到了双碳研究中心建设背后的艰辛。

“这片占地1.4万平方米的土地如今已经成为国务院认证的全国最大车网互动示范场站,但谁能想象,去年夏天,这里还因连日的暴雨看上去就像一片荒芜的滩涂。”中心主任李欣哲同学员们分享建设初期的故事,他注视着窗外排列整齐的充电桩设备,声音里沉淀着记忆:“当时我们顶着抽水机的轰鸣保住了设备基础,花了将近一整天的时间才把地面的淤泥清理干净,方便新能源车车主出入,后续又抓紧基建改造,公司设备部、发展部、配网部等部门协同配合,才有了今天的双碳中心。”

在李欣哲看来,双碳概念需要传播给每一位参观者,如何能让复杂的专业技术语言“解码”转化为公众认知是关键。

早在双碳研究中心紧锣密鼓的投运筹备期,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就同步启动了一项关键任务:组建一支专业科普讲解队伍。

2024年11月正式揭牌前夕,面对涵盖“源网荷储”技术矩阵、国际标准战略、50台V2G充电桩协同机制等复杂内容的讲解词,讲解员之一的朱玥在72小时内完成了一场知识攻坚战——她将14514平方米场站中每一台设备的参数、每一块光伏板的发电原理嚼碎重组,甚至深夜仍对着沙盘模型反复演练手势与走位。

投运仪式当天,当雷清泉院士等专家团步入展厅时,朱玥以流畅精准的表述解构了技术术语:从钙钛矿光伏板的蓝金色光纹如何捕获能量,到V2G桩如何将电动车变为“移动充电宝”参与电网调峰,她都娓娓道来。

“现在我们的讲解团队已经扩充到三十人,能够满足各种团队的参观需求,我们希望能让低碳概念深入人心,让绿电技术从实验室跑进生活,不仅能够实现帮普通人赚钱减碳,也能够扩大宣传效应,帮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李欣哲刚刚说完,学员们掌声雷动。他们眼中是坚定的信心,脸上是洋溢的自信,一定可以做到。

参观时光仿佛转瞬即逝,但留在领英班学员心中的低碳理念不可磨灭。余晖将充电桩的影子越拉越长,场站的灯光渐次亮起如纷繁的星群,学员们带走了浇筑在这片土地上的新可能——一粒粒等待在江苏大地上生根的绿电种子。(周荣玲 高铭含 汪奕彤 桂佳杰)

图:无锡长三角新能源双碳研究中心(江苏电力技培中心实践基地)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