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羽绒服引出话题,“国货”不再与“廉价”画等号
2023-11-26 09: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当今年入冬以来最强寒潮来袭,一条颇为应景的话题也登上了某社交平台热搜榜第一:#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引近4亿网友关注,“国产羽绒服涨价”“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等相关话题相继上榜,一场由羽绒服引起的国货讨论随即展开。

国产品牌涨价,已经不是第一次引起网友热议。在此之前,某国产护肤品牌上线一款售价为1702元的香水,直接对标国际奢侈品,引发争议后被短暂下架;某国货美妆品牌眉笔“单克价格”达985.71元,网友称其“比黄金还贵”……国货似乎正陷入“一贵就招骂”的困境,究其原因,或许暗含了消费者长期以来对国货产品“物美价廉”的固有印象。

国货崛起,是当前中国消费市场的显著趋势。今年“双11”期间,多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一众国货品牌和国际品牌短兵相接并占得上风,在很多细分赛道上卖得更好。不少分析文章指出,国货崛起的背后,低价和情怀一直是重要助推力,尤其在下沉市场,低价更是与国货深度绑定,大多数产品自上市起走的便是平价路线,久而久之让更多消费给国货贴上了“便宜”标签。

抛开市场销售策略和已有的产品定位,“国货”和“廉价”之间不应该画上等号。在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和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新老国货品牌正向提升品质、凸显特色、创新制作工艺等方向加速转化,在电子、美妆、家居、服饰、食品诸多领域踏上发展快车道。未来,将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并走向高端市场,一定会是越来越多国货发展的必然之路,与之相应的,“国货涨价”也情有可原。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锚定高端市场是企业提档升级的内部举措,但如何让消费者认可从平价到贵价的转变并愿意为之买单,还需更多努力。回顾近期发生的国货争议事件,多因产品售价与实际效用及宣传定位不符,高价买不回“含金量”高的商品,不能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升级,进而延伸出“一红就飘”的负面观感。在这个流量与热度转瞬即逝的时代,当品牌想要抓住机遇拓展多级市场,不仅需要准确的市场调研和有效的营销策略,还需要真正能满足消费者期待的高质量产品,用真材实料替品牌说话,才能持续保持热度并带来销量裂变。

与此同时,从百姓之间走出的国产品牌,一路收获无数青睐与“力挺”,根植于品牌基因的“亲民属性”不能丢弃。用差异化产品开拓新市场、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更多元选择的同时,更要维持已有市场的质量和水平,持续提供“好用且可靠”的产品,展现国产品牌持久的实力与市场号召力。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