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续写新篇章——一个新理念 一张三维图 一曲“新水令”
2021-11-25 15: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史诗、回荡在中华文明里的交响、辉映在人类历史中的奇观。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

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首创,江苏是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省)建设保护规划》是全国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属性、研究方法和建设理念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被国家级规划整体采用。那么,江苏省的规划新在哪里、高在何处,为未来勾勒出一幅怎样的运河图景?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一个新理念,让国家文化公园概念纲举目张

在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并不鲜见,但国家文化公园却是一个全新课题。2018年4月,江苏省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省)建设保护规划》,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审题”“破题”。

在大量查阅运河资料、密集召开各领域专家咨询会的同时,规划团队开始了理论框架的研究,仔细研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同时参考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一个理念应运而生,那就是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它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和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规划》编制的总负责人,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梅耀林说:“国家文化公园首先要体现‘国家文化’,即通过深度挖掘重大主题、意义和影响的文化资源中蕴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其次,国家文化公园要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改变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现象,修正重视经济效益,对文化效益、社会效益重视不够等问题,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再次,国家文化公园作为‘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的功能界定,决定了其‘公共服务’的属性,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营造更有活力的文化、休闲、教育场景,为公众提供可观、可感、可体验的文化服务。”

有了对国家文化公园基本属性的认识,规划的目标就清晰起来,那就是:彰显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

基于这样的理念,规划的技术路径同样清晰起来。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与质管中心副主任、团队主要成员姚秀利把要做的事形象地归纳为三个词:演员、舞台、剧本——

演员是大运河故事的“发声源”,即分布在运河沿线的文化资源点;

舞台是大运河故事的“空间载体”,即用什么样的空间形态展示运河文化;

剧本是如何表现中国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即包含哪些主题,有哪些情节内容。

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遗产资源最多的省份,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占全线1/3以上;大运河江苏段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故道三大水系,是全线治理最复杂的地区,以淮安清口枢纽为代表的水利工程代表了农业文明时期水利水运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大运河江苏段以占全线8省市12%的面积,贡献了全线约24%的地区生产总值……江苏有基础有责任也有担当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探路,为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探索。

一张三维图,让运河文化资源库立体可视

作为超大规模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资源极为丰厚,如何梳理这些资源,如何把它们一个个识别出来,是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

这个“选演员”的过程,编制团队采用创新性的做法,即采用大数据采集、分类,系统整理世界文化遗产、省级大运河遗产、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等,筛选出5000多个文化资源点,它们构成大运河江苏段国家文化公园最豪华的“演员”阵容。

接下来,团队使用空间赋值分析和专家打分的方法,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依据遗产等级和与运河的时空关联性,为第一个资源点打分,最后将赋值结果落在1000米×1000米的网格上,最终形成全线和各个市的运河文化资源分布图,让各处文化资源的密集度和重要程度一目了然。

这份超越人工操作极限的三维示意图,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和起点,规划的大量工作,都是围绕这张图展开的。

通过对三维图上的资源点进行分类和提炼,规划团队提炼出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即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经济运行的国家命脉、多元文化的融合渠道、治水思想的经典表达、革命精神的弘扬基地,它们构成整个规划的“四梁八柱”,搭建出整体框架。

“运河上的漕运和物资调配使资源得以南北大跨度流通,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和国体运转,这是中国古代治理智慧的重要体现。”姚秀利说。

在这张三维示意图上,运河文化资源的点、线、面关系历历在目,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据此被确定为淮海战役建筑纪念群、宿迁龙王庙、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扬州古城、青果巷、清名桥、盘门等22个核心展示园,湾头—瓜洲、长江口—谏壁船闸—金港运河大桥、无锡环城古运河、天生桥—石臼湖等26个集中展示带,淮安龟山御码头遗址、镇江宋元粮仓遗址、常州“三杰”纪念馆、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等154个特色展示点。这三种空间形态,共同构成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舞台”。

正是对于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布局的深入理解,使得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选址变得顺理成章。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一项国家工程,曾经在扬州有6处备选地,后来要在三湾和湾头之间二选一,最终花落三湾主要有三个层面考虑,首先是三湾本身是运河水工遗产,“三湾抵一坝”的理念带有古人治水的哲学思想;其次这里由一处城中村变成生态公园,是运河地块复兴的范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此处,可以使人文与生态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三湾所处的扬州南部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片区,大运河博物馆既可作为标志性重点项目拉动城南板块,也可以完善经济区域的文化功能。

如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矗立在三湾,成为中国大运河的当代地标,也成为八方来客到扬州游览的热门“打卡地”。

一曲“新水令”,让千年运河上演时代新戏

用“游线”概念为运河编写现代剧本,是江苏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作出的新贡献。姚秀利解释道:“‘游线’不是单纯指旅游线路,而是社会公众可以感知千年运河、水韵江苏的线路,这种感知包括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简而言之就是沿运河线路实现运河在当代的活化,运河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代化的。”

以公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为例,以运河主线为轴心,沿途规划24条水上支线和17条陆上支线,总里程分别达到1150千米和1200千米,可谓一河阅尽江苏文化之美。

细细拆分包含5000多个资源点的三维图,规划团队为希望感知运河的旅游者梳理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国家治理文化旅游线路展现古代中国为维持国家统一探索出的充满智慧的治理方案;水工科技文化旅游线路展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通过高超智慧解决一系列水利问题的治水理水成就;城河共生文化旅游线路展现城河共生格局、古街古巷风貌以及流传至今的活态运河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旅游线路体现近代街区风貌与建筑空间中的现代产业发展面貌;革命文化旅游线路传承与发扬红色精神,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当代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奋斗动力。

不仅如此,《规划》还为沿线11个设区市编制文旅融合区指引,以带动当地的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例如在淮安将以“五园、两带、九点”主题展示区为核心,串联优质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规划形成3条陆上慢行游线与3条水上游线,突出其运河漕运中枢和管理中心的历史地位,打造“游京杭运河、览漕运文化、看河工奇观、访恩来故里、赏江淮风情”文化高地。

据介绍,除“游线”串联的文旅融合区和主题展示区外,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还包括管控保护区和传统利用区,四大功能区的架构也在全国得到推广。去年2月,江苏受命起草全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并在短短2个月内完成初稿,江苏的理念探索、技术路径和成功经验被吸纳到全国规划的定稿中,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实现“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迈出实实在在的一步,在新时代奏出一曲运河“新水令”。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省)建设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发挥了引领作用,一次次沟通、交流、汇报、修改,最终呈现出一份创新性规划。2018年6月,《规划》初稿完成,江苏省向中宣部汇报时,就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抓大事干大事的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篇鸿篇巨制,江苏下了一局大棋”的赞誉。如今,“演员”“舞台”“剧本”早已备齐,一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运河“大戏”已鸣锣开场。

记者 王宏伟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