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开幕,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在会议期间召开的生态文明论坛上,盐城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好生态,盐城最耀眼的城市IP,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开启,盐城聚焦重点、聚合力量,从最有条件、最具特色的领域先行突破,提出打造“五个示范引领”: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的建设上示范引领,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示范引领,在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转型上示范引领,在融入“双循环”格局实现高水平改革开放上示范引领,在推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上示范引领。
“我们将在‘五个示范引领’上持续发力,塑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作品牌和发展成果,带动全市各领域现代化建设同步提质、整体跃升,大踏步赶上先进地区发展步伐,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提升盐城地位、展现盐城担当、创造盐城精彩。”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说。
传承红色基因
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盐城动力
“只有保持风风火火‘燃’的状态,才能开拓红红火火‘新’的局面。”
“我们的精神状态怎么样,盐城的未来就怎么样。”
8月16日,盐城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召开。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盐城需要一支怎么样的干部队伍,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在随后出台的《关于大力锻造“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加快形成激情澎湃、勇立潮头干事创业氛围的意见》中,提出了优秀干部的六项标准——“谋事讲政治、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处事能坚韧、遇事敢担当、成事守规矩”。这六项标准,如今正成为盐城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自觉追求。
革命老区盐城,红色是最鲜明的底色。全市现有革命遗址248处,以烈士命名的镇(村)128个,9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资源总量、重要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精神纽带,红色资源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精神力量。铁军精神感召下的英雄城市更有条件、更有责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以更加进取的心态审视盐城发展。”曹路宝说,必须突破“自我设限”的传统思维、克服“甘居中游”的平庸心态,决不能满足于在苏北苏中论排名,而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在更大的赛场上定目标、树标杆、抢进位,坚持重大战略决策围绕走在前列来谋划,重点工作围绕走在前列来部署,重要指标围绕走在前列来考核,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跨越赶超之路。
推进乡村振兴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盐城路径
深秋,菊香蟹肥。射阳县洋马镇2.8万亩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菊花开得正艳。“贺东村种植菊花6000亩,亩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目前在鹤乡菊海就业的村民达250人,人年均增收3万元。”洋马镇贺东村党总支书记徐金生说,菊花产业带动全村人致富,贺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业强是盐城最大的优势之一。盐城是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唯一一个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增加值超600亿元的城市,长期以来为全国农副产品保供作出积极贡献。盐城农业的规模、农村的面积、农民的数量,都决定了无论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都离不开“三农”的有力支撑。
汽车是盐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已成为江苏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盐城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现代化新征程上,盐城将聚力提质增效,以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向产业链终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创建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探索盐城路径。
乡村振兴,让百姓优居是题中应有之义。从2016年起,盐城在苏北率先启动农村康居工程建设,三年时间改善10万农村危险房屋。2019年,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全面启动,盐城接续发力,用三年时间让9.2万农户住上新房,拥有诗意田园生活,真正实现从住有安居向住有优居转变。
践行“两山”理论
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盐城经验
日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9月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盐城好空气再度上榜,名列第14。同时,今年1至9月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位列168个重点城市第16位。
盐城拥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绿色是盐城最厚重的底色。盐城始终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不懈追求,争创“两山”理论实践新示范,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盐城经验。
黄(渤)海湿地成为全国第十四处、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上,盐城更加注重沿海生态风貌保护,整体谋划布局全市域生态空间,依托东部黄海湿地、西部湖荡湿地、淮河入海水道地理形态,着力构建“H”型的市域绿色生态布局。同时,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壮大美丽经济,系统提升世界遗产地品牌影响力,以长三角康养基地为龙头,加快培育生态康养产业。
国际合作是盐城生态保护工作的一大特色,盐城积极倡导推动的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介于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涉及中国6省市,朝鲜6个道市与韩国8个道市。发挥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优势,盐城积极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举办全球滨海治理论坛,探索国际湿地保护和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新路径,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话语体系构建,并把盐城生态建设的国际话语权转化为国际竞争力,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盐城经验。
促进改革开放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展现盐城作为
11月1日,盐城召开第八次党代会后全局性工作“第一会”——对外开放大会。市委市政府释放出重要信号:只有全面扩大开放,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在曹路宝看来,“高水平推动开放合作”是盐城的首要任务。“我们就是要树立起一种强烈追求:在新时代开放大局中,盐城要全力拼抢C位、争取主动,以更宽视野全面开放,在更大空间配置资源,从更高层面谋求合作,构建新时期盐城开放新格局。”
盐城是中国沿海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海上风电已建容量、在建容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海上三峡”。
省委寄予盐城“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殷切希望。其中“面朝大海”便是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姿态,把盐城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局中去思考定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今天,盐城这座向海之城正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更宽阔的视野参与国际竞合。
10月29日,深秋的黄海之滨,第三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在盐城召开。此次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作为中国进博会的重要地方配套活动,旨在将盐城打造成为东向东北亚、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节点城市。
顺应时代要求、契合发展潮流,盐城主动把自身发展的“小气候”融入“双循环”大格局,放大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放平台效应,发挥中韩盐城产业园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加快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推动盐城制造向盐城创造转变、盐城速度向盐城质量转变,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全省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体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展现盐城作为。
推进共建共享
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盐城样板
晨光煦暖,盐都区潘黄街道东升社区前进合心花苑小区内,退役军人董学俊在一楼小院活动筋骨,他说,这就是他理想中家的模样。合心花苑由盐都区潘黄酒厂片区8个老旧小区连片改造而成。作为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盐都区抓住机遇,首推酒厂片区8个老旧小区连片整治,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的改造、新生之路。
聚焦“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盐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着眼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所有盐城人享有品质生活、拥有归属认同,打造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盐城样板。
近年来,盐城新能源产业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 盐城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不断筑牢社会保障底线,让每一个困难家庭、每一位困难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今年,盐城调整了老、小、困、残四类群众相关保障和福利标准。盐城市低保标准经过连续三年提高,目前在长江以北仅次于南通。盐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二类、三类地区分别提高13.11%、13.58%。上世纪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监护无力和重病重残儿童保障和尊老金标准提标后,均列全省第一。
推动共同富裕,根本上还是要靠经济发展、产业支撑和财富分配。盐城把工资收入水平高的产业项目作为招商重点,以高层次的产业,带动高质量的就业、实现高水平的收入。同时充分调动全民创业积极性,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来源,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近三年里,盐城在公共服务建设上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聚焦农村地区学校薄弱和市区学位供给不足两大问题,投资200亿元,新建200多所学校,坚决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新建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儿童医院,优化市区优质医疗资源的布局……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共同富裕里子更殷实,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喜欢盐城、爱上盐城。
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