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主都发现,银行开户变难了——“我户口不在北京,网点工作人员建议回户籍所在地开户,否则需要准备很多材料验证身份。”“银行发现公司的经营地址是我自己家,就拒绝为我的企业开户。”
如果时间回到6年前,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15年“3·15”晚会曝光的一则新闻是:记者用在网上买来的假身份证去银行开户,多数银行竟然顺利通过、开户成功,反映出当时非法用卡存在的巨大漏洞。
从用假身份证都能开户到如今开户变难,其背后折射出银行等机构近年来风险防控日益趋紧的态势。近年来,由于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问题带来的相关风险高企,部分银行出于风险管控考量,收紧了开户流程。“但要注意,风险防控并不意味着一刀切。”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既要做好银行账户风险防控,又要有效满足个人的正常合理开户需求,为此,央行已出台《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既要坚持“风险为本”的原则,又要坚持“支付为民”的理念。
如何证明“你是你”
在银行账户的开立阶段,风险防控的核心逻辑是证明“你是你”,即证明这张卡不是被他人盗用身份而开立的。如何证明?从银行服务人员肉眼分辨身份证照片,到提交各种证明材料——看似变得严格的背后,是否存在不合理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个人开户的痛点主要集中在“异地开户”收紧,小微企业开户痛点则集中在“门槛高”。
在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北京地区的网点,记者以个人客户身份咨询开户事项,均被第一时间问到“是否是本地户口”,当记者表示肯定时,网点工作人员均表示带上身份证直接来,但当记者表示否定时,多家银行则进一步询问具体的开卡用途,如果是工资卡,还需要提交一系列辅助证明材料。
除了异地开户,银行对本地用户的开户用途管理也日趋严格。“因为住了单位提供的租住房,物业公司规定要用建行卡做物业费托收,我就直接去银行开户了,本以为带个身份证就行,没想到挺复杂。”户口、工作单位均在深圳的刘敏说,当时银行工作人员首先询问了开卡用途,随后要求她提供租房合同、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社保证明,以及手机实名认证半年以上的记录。
“这些证件我当时没带在身上,又着急开户,突然觉得很不方便,用户体验不好。”刘敏说。
相较于个人开户,小微企业的遭遇则更显“不便利”。多位小微企业主对记者表示,自己公司曾因各种“奇怪”的理由被拒绝开户,例如没有企业门牌、员工少、公司尚未开展经营活动、企业主户口不在本地、没有在银行存够足额资金等。“有些银行甚至还把购买理财、保险产品作为开户的附加条件。”段女士今年年初在北京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流水仅有80万元左右,如果为了开户而购买投资产品,对她来说既不符合也超出了她的实际需求。
打击诈骗犯罪是主因
银行开户为何从松到紧?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此要辩证看待。针对部分有严格用途的开户,银行若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能通过外部有效数据交叉核实身份,就没必要让客户提交过多的证明材料,否则有一刀切甚至懒政之嫌。
“央行此前收到过反映,尤其是针对流动就业群体,他们往往是异地开户,需要出具各种证明材料,存在个人工资卡开户难等问题。”央行上述负责人说,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犯罪,各家银行普遍加强了账户风险管理。在已查明的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犯罪案件中,非法资金快速转移的主要方式是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大额转账,从案件倒查情况看,转账额度已明显超过了客户的正常合理需求。
那么,为何又要重点管理异地开户?“针对近年来日益猖狂的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相关部门已在全国开展‘断卡’行动,对非法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卡、电话卡的行为实行惩戒。”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确实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诈骗行为的土壤。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公安部会同工信部、央行等部门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全国共查处买卖银行卡、手机卡违法犯罪嫌疑人45万名,查获银行卡61万余张。商业银行倒查涉案账户发现,其中异地个人开户的占比较高,从而收紧了异地开户政策。
另一方面,部分银行没有贯彻落实“支付为民”服务理念,出于方便管理的角度,一刀切地向客户提出不合理要求,有些已超出了身份核实的必要限度。
针对小微企业开户门槛高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银行出于经营角度考虑,认为收益无法覆盖成本,出现了推诿现象。“银行账户是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两不误、两促进”,努力让小微企业看到银行账户服务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便捷、安全如何“两不误”
银行开户管理如何才能走好便捷、安全的平衡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建议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家银行也要加强对账户的分级管理,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减少因风险防控对正常账户服务产生的不利影响。
日前,央行先后针对个人用户、小微企业开户痛点出台了《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要建立、健全个人银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
具体来看,一是要充分利用存量银行账户,从根源上防止开户难。例如,银行可以利用客户已经开立的账户,跨行为其代发工资,而不是强制其必须在本行另外开立一个账户。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异地学习、工作、生活用户的个人负担,还有效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是优化银行账户开户流程,推行小微企业简易开户服务。所谓“简易开户”,是指银行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外部有效数据,交叉核实客户身份,减少对客户提交证明材料的要求。
“目前工行已与境内外26大业务部门、33个业务系统完成对接,风险控制数据已涵盖风险、情报、关联、舆情、系数、报告、动态监控、监管处罚、集采风控共九大领域。”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不过度依赖证明材料,从而改进对客户身份识别的工作。
三是建立个人银行账户服务长效机制。接下来,要建立跨行风险监测机制,建立健全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加强涉诈涉赌资金监测拦截等。
针对账户分类管理问题,央行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银行应根据有关法律制度,结合客户的身份、职业、年龄、交易需求等特征,综合判断客户风险,提供与客户风险等级相匹配的账户功能,并与客户约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交易限额和验证方式。“如果发现客户超出了正常的资金支付结算需求,要求开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大额转账,那么银行要将其纳入重点监测。”
本报记者 郭子源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