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加速“融”起来 努力开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2020-08-25 11:11:00  来源:浙江日报  
1
听新闻

这里是长三角。

一码通行天下。诞生于浙江杭州的健康码,从疫情防控的应急之策成为社会治理的常态之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亮码”已成为长三角人的标准动作。

一江碧水如画。浙皖携手,多年接力,三轮生态补偿试点,如今新安江日益清澈,汇入“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流进杭城千家万户。

一路飞架东西。一条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高铁——沪苏湖高铁正在全力推进建设。通车后,湖州到上海的距离将缩短至三四十分钟。

回望一年间,浙江正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这片发展的热土,从产业集聚到协同创新,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努力开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长三角正在加快“融”起来!

一个绿码通天下

打破梗阻畅通来来往往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流、物流、商流的畅通成为难题,阻断了“来来往往”,人口流动频次高、经济联系密切的长三角地区首当其冲。

2月初,一个诞生于浙江的二维码打破了僵局——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很快推广到长三角,并逐步走向全国。长三角地区在此次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过程中,联防联控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也有这个小小二维码的功劳。

从诞生、推广到互认,健康码让长三角毗邻省市加速“通链”,在全国率先恢复经济发展活力。“亮码通行”背后是三省一市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推动“来来往往”。

一年前,歌斐颂巧克力小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在嘉善县市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实现企业异地开办,拿到首张经营住所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营业执照。而今,再入办事大厅,他惊喜地发现,长三角跨省业务办理再次提档,实行“一站式、集成式、保姆式”服务。

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浙江还专门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19条“硬核”举措。

惊喜何止于此?在“来来往往”中,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探索长三角跨区域办事升级版。

浙江嘉善县与江苏吴江区和上海青浦区签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人才服务合作新机制,让人才动起来;浙江积极开通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并依托G60科创走廊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和创新券互认互通……

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了行政壁垒、提高了政策协同,让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为发展打开新局面。

高端要素加持下,浙江的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杭州向芯片高端设计领域持续加码;在绍兴市越城区集成电路小镇,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项目纷纷落户。集成电路的这股浙江力量与上海、江苏集成电路产业相呼应,一个覆盖设计、制造、新型存储、封装测试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在长三角崛起。

在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看来,长三角人才、科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等优势明显,尤其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促进合理分工,激发活力,这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尤为重要。

一江碧水美如画

生态绿色基础扎扎实实

度过梅汛的新安江,静静流过淳安县刘家村,水鸟掠过湖面,点下层层涟漪。以前汛期水面上一般会漂浮着垃圾,今年水势大,垃圾却少了。这段水域处于淳安县和安徽歙县交界处,曾经最易被忽略的环保盲点已经成为新安江上的亮点。

改变始于8年前,浙皖在新安江开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三轮改革试点让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未来,生态补偿范围将向全要素扩展,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见微知著。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山水相连的三省一市,逐渐建立起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常态机制——

向天,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会商,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保障,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饱受输入性污染困扰的浙江“北大门”湖州,用好预警机制,铁腕整治重点行业,太湖畔又见天朗气清。

向水,开展治水合作,上下游联合检测、联合行动。一条太浦河,连接嘉善、吴江、青浦三地,得益于一体化加速,界河变内河,三地数据实时共享、人员联合执法,江南水乡再次以水为傲。

向地,加强净土、清废联合治理攻坚,开展固废联动监管执法,查处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违法行为。浙江无废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全域,大地复绿生机重现。

保护蓝天、碧水、净土,需要依靠完善的机制来保障。

日前,三省一市相继发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为建设“绿三角”打造出一把“标尺”。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浙江更是发挥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优势,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

好环境带来好经济。在一体化发展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故事在长三角各地上演。

今年6月初,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湖州举行,现场签约的重大合作事项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瞄准了“高能级创新绿核、世界级著名湖区”目标。目前,嘉善县西塘镇已围绕祥符荡启动全域农旅线建设,为湖区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太湖之滨,总投资超250亿元的太湖龙之梦乐园今年迎来“开业大年”,这个将长三角交通、经济和生态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巨无霸”项目在过去一年边建设边运营,已接待了超过400万人次的游客。今年7月,龙之梦在业态还未全部开放的情况下,一个月营业额达到50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

生态、经济比翼齐飞,长三角正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了好头。

一条高铁贯长虹

民生幸福之路和和美美

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备受瞩目的沪苏湖铁路正式开工。这条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高铁建成通车后,将在湖州与商合杭铁路衔接连通安徽,成为贯通长三角的大动脉。

对整个长三角而言,这都是一个市场需求强劲、经济效益可观、补齐发展短板的重大项目。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设计近期(2035年)客流密度2000万人至2300万人,将进一步保障沿线群众便捷出行,拉近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

长三角合作日渐密切,重大项目频频落地、加速推进,正在加速补齐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短板,也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浙江也将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有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正全力推进,作为浙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产业园将以智能传感产业为主导,打造成环杭州湾大湾区高端未来产业高地。

杭黄高铁开通一年多来,串出一条世界级旅游路线,随着大花园核心区衢州的加入,浙西—皖南生态旅游圈呼之欲出。

杭绍台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椒江特大桥加紧施工,该项目在推动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的同时,也让台州、温州直达长三角腹地。

强一域而谋全局。三省一市在重大项目合作中优势互补,比较优势逐渐转化为长三角整体优势。

去年2月,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这两个“世界冠军”的握手生动诠释了这种优势转化。浙江省海港集团和上港集团签署协议,入股上港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小洋山北侧。合作中,宁波舟山港充分发挥世界级深水枢纽港优势,借力上海港箱源优势,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

浙江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启动编制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重大项目,与其他省市携手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

在一体化与高质量要求下,长三角正以跨越关口的魄力和全面发力的态势,力争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浙江日报记者 刘乐平 王世琪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