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潮涌江海一年间
2020-06-01 10:17:0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听新闻

承载着2.2亿“长三角人”的共同期盼,去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5月22日,以“长三角: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为主题的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如何回答好“1+1+1+1>4”这个重大命题,准确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善谋破题、以实干见效?

潮涌江海,长三角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汇聚起磅礴力量。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从“蓝图规划”到“施工落实”这一年来,长三角迈出坚实一步。

走马长三角,在这里看见美丽中国

初夏,南太湖畔的月亮广场,微风习习。每当夜幕降临,“月亮酒店”灯火璀璨,似一颗夜明珠屹立于南太湖之滨。

“曾经的这里,荒草丛生,湖水浑浊不堪。”在南太湖畔工作了25年的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原副局长李东民回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跨省联合治理太湖,太湖的水质一年好过一年,环太湖旅游业更显整体活力。而对于南太湖的巨变,李东民更是感慨良多。水清景美人自来。无数游客慕名而至,一个又一个旅游项目来了、绿色产业也来了......秉承打造全国“两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去年6月2日,南太湖新区正式挂牌,甫一成立,就拉高环保门槛,引进了一批高含金量的绿色科技产业,打造出绿色发展的后发优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南太湖新区PM2.5浓度、空气优良率两项指标分别以29微克/立方米、97.8%位列湖州市第一。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700多年前,诗人戴表元对旧时盛景之赞叹,是今日南太湖的真实写照。

西起烟波浩渺的东太湖,穿汾湖,东入碧波粼粼的黄浦江,一条太浦河将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紧紧串联。三地河网交织,共有交界河湖48个,由于存在行政区划壁垒,长久以来河水治理“各扫门前雪”。

去年10月3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半年多来,三地已探索建立起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保洁和联合治理等多项协调机制。”苏州市吴江区河长制改革科副科长沈建伟感受深切。“在三地共建的生态圈微信群里,沿线村级河长上报重大环境问题的频次越来越低。”太浦河的变化,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汾湖湾村村级联合河长沈晓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走在滁州清流河景观带一期清流花谷,雨后微风,让两岸绿化更显葱翠,漫步花谷,移步换景,随处散发着“林壑尤美”的意境。

“清流河景观带全长约8公里,是复制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的‘衍生品’,将绿色生态理念、滨河景观与城市景观规划结合。”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永宾介绍,原来的旧河道,一到汛期就被淹没,如今既解决了防洪难题,又打造出了城市美景。

如今,走进中新苏滁高新区,一座绿色生态、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展现在眼前。“因为城市绿化好,园区愈发让人赏心悦目。”赵永宾说。

改革试验田,示范区跑出加速度

“作为上海企业,把工厂落户到嘉善,不用两地跑就把营业执照就给办了,仅用了半小时,这在以前不敢想象。”在浙江省嘉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歌斐颂巧克力小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办下了嘉善首张冠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还拿到了公章和税务发票。

去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同时揭牌的还有长三角示范区理事会和执委会。至此,“青嘉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率先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联动机制,去年3月三地均设立“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针对市场主体准入标准、审批模式及办理期限等,推行登记许可“证照联办”、企业注册许可跨区通办等多个事项。

“示范区揭牌半年多来,我们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8个方面加速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初步搭建起示范区建设的‘四梁八柱’。”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示范区面积2413平方公里,地跨两省一市。目前,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进入最后完善阶段。这个我国第一份跨省域法定空间规划,将首次实现跨省级不同行政区“一张蓝图管全域”。

生态环保“三统一”制度进展顺利,形成统一的现有污染排放标准库,统一监测与智慧环保信息平台建设同步推进,统一执法已编制完成区域环境执法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同时,示范区“金融十六条”已于今年3月出台,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已于5月出台。关于示范区的“二十二条”支持政策已进入两省一市政府联合会签程序,也即将出台。

今年是示范区建设的“密集施工期”。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等4类项目建设,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梳理了近100个项目,目前重点推进33个亮点项目。

数据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资源,执委会正在启动推进示范区智慧大脑建设,构建“一体化中枢”,实现示范区内相关数据跨省域互联互通。

“自揭牌以来,华为、阿里巴巴、普华永道、长江三峡集团等巨头高度关注示范区建设。”张忠伟告诉记者,执委会正和一批行业领导者谋划成立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以业界共治模式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扬帆逐浪高,区域协同今胜昔

5月30日上午10点,江苏远洋新世纪公司的通海集18号货轮,从南京港装载180TEU外贸出口重箱,执行南京到上海点对点班轮任务。

36小时后,上海洋山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通过远程操控的红白相间的桥吊在货轮和岸线间来回作业,全自动引导车按部就班地进行集装箱水平运输。随后,该批集装箱货物将发往世界各地。

长三角港航如何实现江海联运一体化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上海港已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港务集团展开更深层次交流。”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告诉记者,去年与安徽省港集团合作,在芜湖开设了直达洋山的五定班轮。按照计划,还将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将上港单证电子化等成功经验“复制”到安徽的海港发展中去。

“持续推进长三角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江苏省港口集团充分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资源优势,积极放大周边辐射能力,加密南京—洋山快航和南京—宁波集装箱班轮航线,在苏州港创新海铁联运和太仓港“沪太通”运输模式,积极巩固国际航线、加密航班、丰富内支线,航线‘串珠成链’。”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洪生说。

“乘着一体化东风,未来一市三省还能在港口资源的更有效合理配置、数据的互联互通、口岸的效率提升等方面进行很多合作。”张欣认为,一体化让长三角港口发展能级显著提升,长三角港口群向着世界级港口群进发指日可待。

5月30日,记者在中新苏滁高新产业开发区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内看到,宽敞的半自动化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开足马力,人工核验、收尾工作有条不紊。不远处,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也一片火热。

“我们是园区首批引进的企业,当时看中的就是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说,作为目前国内生产雨刮器数量最大的企业,与北京现代、本田等都有合作,特斯拉近期也在主动与我们洽谈相关业务。”

公司总部在浙江,研发中心设在上海,生产制造在安徽,滋润的是江苏的“养分”——中新苏滁高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开发园区。胜华波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依托的是长三角密切合作的产业基础。今天的长三角,正慢慢聚集全球资源要素,发挥各自优势、互相搭台、齐头并进,不断提升整体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