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科院专家精准服务到田头稳住“菜篮子”,推进农企全面复产
2020-03-03 12:00:0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听新闻

寒意尚未褪去,疫情仍未结束,但在江苏农村的广阔田野,已是一派勃勃生机。春节以来,省农科院的农技专家们全面开启了“线上线下两头跑、24小时不收工”的“客服”模式,努力兼顾疫情防控与不误农时,将基层急需的农业技术指导送到田间地头。

“对中小养殖户而言,节后饲料运输受阻,禽蛋和禽苗滞销,疫情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施振旦说。

1月30日,施振旦便向省政协提交了“防范肺炎疫情之时要兼顾养殖生产持续进行的建议”,建议允许防疫部门认可的人员和车辆在规定范围内作业。得到省领导批示后,2月伊始,随着“绿色通道”的畅通,丹阳某生态农庄的4万只鹅终于迎来了救命的饲料。

“在此之前,鹅只能靠玉米勉强垫肚子,物流畅通真的是场及时雨。”农庄负责人充满感慨。

“养殖企业虽然遭遇沉重打击,但复产信心正在恢复。”施振旦说。2月25日晚,他在新牧云课堂进行网络授课,介绍雏鹅“痛风”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吸引了4万多人在线观看。“‘痛风’是雏鹅近期易发病,养殖户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养殖复产正在力克时艰。” 他说,各地活禽市场交易关闭,不少屠宰场受疫情影响普遍延后开工,养殖户眼下更需要推动产销渠道对接的落地政策,让延长的“绿色通道”进一步通联养殖户与屠宰场。

像施振旦这样拥有大批粉丝的“网红”专家在省农科院并不少见,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位各个领域、经验丰富的知名农技专家根据农民朋友最关心、最亟需的技术问题制定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课程,在各大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课程培训与在线解答。

辅导效果好不好,“老师”和“学生”都很关键。在南京市高淳华晨养猪场,栏内生猪正大口吃食,管理人员每天会对栏内进行清扫消杀,目前该养猪场有母猪、肥猪各200多头,在配种后到今年6月产量将会上升到2000余头。负责人陈志荣说,他的生猪养殖在短期内未受疫情重大影响,得益于在经营管理方面,猪场一直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在卫生管理上防微杜渐,是生猪养殖应对病疫风险的有力武器”。疫情期间,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何绍平、徐小波等人为全省多家生猪基地提供了生物防控的科学知识,帮助养殖户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科学配置抗性饲料,还将最新研发的可移动养殖设施技术推广给有需要的养猪企业。

2月25日-26日,为助力江苏生猪产能恢复,完成苏南地区稳产保供任务,省农科院畜牧所专家们应邀前往昆山、江阴等地指导猪场建设规划。“养猪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踩到生态环境这条红线。”何绍平说,苏南一直在积极探索兼顾“养猪”与“环保”,他们要通过科学规划,在猪场建设之初就把生态与效益结合起来,给料、供水、排气、排污首先必须达到环保的高标准,同时省功、省力、智能化则是追求效益上的高标准。“我们为地方的设计规划要保证20年不落后。”

2020年,全省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为存栏1044万头、生猪出栏1800万头。《新九条》等促进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举措纷纷落地起效,“政策推动结合科技服务,我们把‘美丽猪场’提前规划好、做强区域划分,功能设置齐全再动工生产,生猪养殖的质量、数量一定会事半功倍。”何绍平说。

草莓是江苏高效农业的一个象征,作为时令水果,草莓产业遭遇疫情挑战,也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一开始,我们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到处找销路,绿色通道开启后,草莓的收购便稳定很多。”南京美莓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东华说,疫情对传统草莓批发、休闲采摘影响较大,但对网上销售、小区送货销售有促进作用。

“目前重点工作就是做牢防病害管理。”刘东华的连栋温室出现湿度过大、保温性弱、草莓花絮抽生过多的技术难题。江苏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赵密珍等技术专家在2月20日及时赶来,向他提出了铺设地膜、电热丝加温、疏花疏果的管理对策。

小麦田间管理也是当前全省春耕备耕工作的一个重点。在淮安,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植保中心付佑胜副研究员在一周内连跑数家基地指导植保工作。2月26日,在淮阴区光亮稻麦种植合作社1400亩的麦田里,步走式除草机械正在作业。“我们在除草药剂里面混用防治纹枯病的药,除草防病,一举两得的作业既节约成本,又便于农户操作。”付佑胜说。

春耕备耕期间,省农科院依托各农区所、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产业研究院、新农学院等平台载体,主动加强与扶贫村、示范基地、农业园区、生产企业等对接,跟踪了解当前生产情况及困难需求,提供技术指导服务1500余次,深入生产一线百余人次,围绕生产突出问题提供综合性技术方案,为全年农业丰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交汇点记者 邹建丰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