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明天就是11月11日了,一年一度的双11促销即将迎来高潮。今年天猫双11节奏整体分为了两个阶段,“光棍节”变成了“双节棍”。这也让商家有了更充分的时间了解市场,备货调货,满足消费者需求,也让消费者能更从容地进行选购。南京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杨杰认为,今年双11时间加长,给了企业更充分的复苏增长机会,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各地经济向好发展。
“零库存”造福服装产业带
与往年不一样,今年天猫双11多了三天,从光棍节变身“双节棍”。11月1日至3日为第一波爆发,11月11日为第二波爆发。
也就是说,距离双11结束的日子,从10月21日第一波预售算起有20天,从11月1日第一波开卖算起也有10天。
“服装行业最怕的就是库存,以前的双11,我们预期中的爆款和实际销售量有可能并不相符,这就导致节后库存积压相当严重,再加上有些顾客收货后不主动确认订单,回款迟迟不到位,有几年的双11战绩是外表看上去光鲜亮丽,其实算下来到手并没有赚多少钱,甚至还倒贴了不少。”在江苏句容,程罡经营着一家并不算大的服装加工厂,牛仔系列,是他厂里的主打商品。
双11,是他一年中最期盼也最担心的日子。但今年,他明显轻快了很多。
事实上,得知今年天猫双11改为“双节棍”两波爆发节奏后,程罡便做好了部分款式追单生产的准备。
10月21日第一波预售开启后,他就开始让工厂备货了。11月1日凌晨,双11第一波开售,多款热销产品库存告急。根据订单的销售情况,程罡针对热销产品,做出了快速反应。从下单到出货,比往年多出10天的时间,对他来说,足够了。
按照往年,程罡双11爆款多下的订单,再次销售只能拖到双12,错过双11的销售良机。
大量生产非常考验押款能力,尤其是冬装,一旦押错款只能成为库存,待来年打折销售,但今年分两波售卖,对商家而言是一种利好,可以灵活地备货和调整销售策略。“第一波到第二波之间有10天时间,我们不仅可以快速反单,甚至可以先预售再生产,实现真正的0库存。这就像第一波没考好的可以补考,考得不错的还可以加分。最让人意外的是,今年天猫双11 对商家的政策大好,只要买家付了预售款,支付宝就将全额订单费用提前支付给商家,这让我们备货,也有了充足的弹药。”程罡对于今年的双11,很有信心。
同样的,今年天猫双11的是阿里巴巴新制造工厂的首秀。犀牛工厂100件起订7天交付的能力,是服装品牌备战今年双11的利器。
目前,犀牛工厂已经为ONLY、JACK&JONES、六只兔子、her own words、棉先生等商家提供快速反单服务。
10月30日,史上第一件带有生产日期的衣服在犀牛智造工厂下线。这批服装是初棉根据天猫双11预售成交数据向犀牛智造下的订单,一周后完成交付。第一波销售之后,消费者将陆续收到带有日期“新鲜”的衣服。
来自淘宝天猫的信息显示,利用双11两波爆发期间歇,快速反应生产补货的服饰商家,不在少数。
新技术的“淘”生活
今年“双11”来得比往年更早了一些,其中直播带货令人瞩目。从“村播”“厂播”到“仓播”,直播场景不断丰富,直播业态也覆盖了包括家居、数码家电、汽车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行业。
多个传统行业,都因“嫁接”直播而发生变革。
新技术“加持”新业态。
新业态带动了新农人参与到了双11。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当地人早已习惯,满街都是“皮皮虾、八爪鱼、大对虾、海螺,加酱油”的直播叫卖声。
王金磊是就一名普通的淘宝海鲜卖家。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双11。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虽然是周六,但是王金磊并没有休息,为了打响“天猫双11”“第一枪”,王金磊正在让自己的工作人员协调市面上价位低、质量好的货品。“我每天要忙到夜里十一点才能回家睡会,早上三四点又要去海边收货。虽然特别累,但这半个月的收入,要赶上过去二三个月。去年‘双11’我们是盯着电脑从网上买别人家的产品,今年的‘双11’我们是把货买给别人。”王金磊开玩笑地说。
除了海鲜,连云港灌南县当地则通过淘宝直播,每年都能卖出上千万元的农产品。当地的淘宝新农人主播许睿,这段时间每天都会在直播镜头前推销当地的农产品。他自称“海苔哥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各位宝宝,欢迎来到海苔哥哥直播间,今天给各位带来的是我们灌南一款特色产品,是我们的粉丝,百分之百用红薯粉自己加工的。”
许睿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开播,每天平均有4万到5万人在观看我们的农产品直播,通过淘宝直播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全国网民知道我们灌南的农产品,从而购买我们的农产品。”
今年的双11,他直言,是验收他成果的最重要的时机。
无论是王金磊还是许睿,这些新农人、新渔民,甚至还有全国各个行业、各类人群都在默默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普通”人的双11梦
双11,承载了很多普通人的梦想。
江苏常熟尚湖镇,以12万人口承包了全国70%的货架。。
10年前,小镇青年徐锋兽医专业毕业,但突患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干重活只能转行。于是,他把眼光放在了货架这一行当上。
当年,他第一个吃螃蟹把货架搬到网上销售,为家乡产业数字化转型趟出一条路。如今他累计销售200万套货架,还与时俱进研发出小巧、高颜值的家用货架,为大城市租房年轻人打造了舒适家居环境。双十一期间,他成为全镇家用货架工厂的希望。
靠着敏锐与坚持,徐锋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还带动小镇货架产业集体数字化转型。
因为脑瘫,苏州的陆鸿从小被别人嘲笑是傻子、连狗都不如,靠摆摊开淘宝店,他得以改写人生、证明自己:工厂年营业额1000多万,不仅养活了全家,还带动50多名残疾人脱贫致富。
淘宝店给陆鸿带来的直接转变,就是谈生意的成功率。“当面谈生意,99.9%的人会因为残疾而拒绝我,但是通过网店,他们会把我当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生意很可能就成了。”这让陆鸿重新找回了自信。
从最初三五个人的小作坊,到现在42名员工、年营收千万,他用了近十年时间。
如今,他做的相册卖到颐和园、故宫,美国、法国、英国的客户也争相来下单。
今年天猫双11即将来临,陆鸿在工厂里拉起横幅。虽然已经参加过好几次双11,但今年对他来说更为特别。“双11是开网店的人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今年我们还开了天猫店,平台免了部分服务费。”陆鸿说,这是他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又可以大展身手了”。
(陆鸿和他工厂)
产业带工厂成为双11的主力军
天猫双11 ,一端连着万千工厂,另一端连着全国消费者。
对中国产业带的商家来说,今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年初的疫情和外贸疲软,产业带工厂几近停摆。
今年4月,阿里巴巴时隔11年重启“春雷计划”,掀起产业带工厂新一轮的“入淘潮”。和历史上的数次电商大潮所不同的是,这次入淘潮的主体大多是工厂,这些过去为品牌代工或者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型企业,在疫情影响、国际经贸环境变迁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三重叠加下,要通过入淘来拓展国内市场,从中获取自救和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疫情后的首个天猫双11,覆盖了全国2000个产业带、120万商家、30万个外贸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回血之战”。
“双11对工厂而言,是一场转型仗。”在扬州,张祥经营着一家牙刷加工厂。“今年双11的表现真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第一次直接参与天猫双11,张祥也没有想到居然在双11的第一波售卖期,他专门订制的一把电动牙刷,就卖出了16万支的傲人成绩。
在淘宝特价版C2M(反向定制)模式带来的精准市场反馈指引下,双11前工厂已经开足马力,24小时三班倒,目标是争取在天猫双11卖够40万件。
尽管很辛苦,但张祥认为这是值得的。
不难看到,产业带工厂越来越成为双11的主力军。
爆发式的增长,也让全国各地的产业带迅速被点亮。
11月1日,天猫双11第一波正式开卖,全国2000个产业带迎来开门红。聚划算产业带专场首日成交额是去年双十一成交量的17倍,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的7个产业带1小时内进入“亿元俱乐部”。
南京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杨杰如表示:“双十一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球网络购物狂欢节,今年双十一延长了购物狂欢的时间。不仅线上企业积极参与,线下门店,商场,超市也积极投身其中,借力购物节扩大销售,冲刺业绩。企业参与双十一,为饱含购物热情的消费者提供优惠实惠折扣商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提升销量,同时提升了自身品牌影响力,乘势扩大市场份额。双十一刺激了消费,促进了消费扩容的同时,也预示着网络消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对商家的供应链,品牌渗透力与市场营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商家需理性参与促销,必免备货变库存,促销变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