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冶金工程建设施工领域中,提起上海二十冶冶金工程公司黄轶,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他2019年被上海宝山区总工会授予“第二届宝山工匠”荣誉称号。
16万吨设备安装经验的积累
“是父辈们为钢铁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激励着我”,黄轶说,他生长在一个冶金建设家庭中,父母参与了攀钢、重钢、武钢、梅钢和宝钢的建设,从长江头到长江尾,他目睹了父母为祖国的钢铁事业挥撒汗水的辛劳,并继承了他们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作经验。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在黄轶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充满艰难坎坷,他俯下身子、拜师学艺般虚心求学,扎根一线,参加过多个大型冶金工程的建设施工,累计完成了16万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2004年,在宝钢连铸机在线改造中,他带领团队仅用了25天就完成了施工项目,创造了大型板坯连铸机在线改造的世界纪录,捍卫了中冶“连铸王”的美誉,更为公司取得了后续宝钢、梅钢、沙钢连铸机的改造任务拓宽了市场。
2010年,在兴澄特钢中厚板轧机安装中,单片轧机牌坊重达405吨,他带领研发小组不断优化施工方案,22天完成粗轧机安装,15天完成精轧机安装,刷新了大型轧机安装的世界纪录。
2014年,在达涅利烨辉酸连轧设备安装中实现了行业内3天完成10片牌坊吊装的最快纪录。
不一般的“新型工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黄轶领衔的工匠创新工作室,专注冶金设备安装技术创新,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将基本安装工艺优化改进作为突破口,在最基本的螺栓紧固、垫板安装、设备精确调整上实现了专利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新型工器具,改进了传统安装工艺。
地脚螺栓紧固作为设备安装中最主要的一道关键工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调整精度和稳定运行。“现有液压拉伸器价格昂贵,不同的产品紧固力矩换算标准不同,不利于现场施工”,黄轶说道,他研发了一种液压拉伸器用可转换接头装置,实现了液压拉伸器的互换性,提高了安装效率,也为企业节约了采购费用。
垫板安装更是设备安装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垫板接触面积,传统施工方法均采用手工研磨法,施工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施工难题,黄轶与科研小组成员反复钻研,总结出一套组合垫板安装法,引进先进的机加工技术,提高了垫板加工质量,在现场可进行一体化装配的新型安装技术,有效降低了现场作业强度,提高了安装效率,他撰写的《一种组合垫板调整装置》获得专利授权,在多个项目施工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由创新到创造的华丽转身
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复杂安装工艺进行模拟优化,黄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并在中国冶金建设协会BIM技术应用大赛上获得二等奖,及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奖。
全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使他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转变。在转炉炼钢新型节能汽包安装中,他首次提出采用液压拉伸器进行受限空间内汽包安装的新工艺,制定了新型安装工艺标准,在施工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由创新到创造的转变。
挑战不可能
在国内首条新型双辊超薄带铸轧机安装中,面对只有60米的热卷板生产线,设备布置密集,空间受限,安装难度大。黄轶带领团队研发形成了模块化安装技术,在中间包车安装、铸辊安装、轧机安装等方面实现了安装工艺创新。
2019年,“黄轶工匠创新工作室”建成。工作室在冶金系统烧结、炼钢连铸、轧钢等施工领域取得了3项国际领先省部级关键技术鉴定成果,3项部级工法。由他主持的研发课题2次在高手如云的上海安装行业获得科技创新一等奖。工作室先后完成10多项重大技术课题研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他正朝着实现上海领先、力争全国领先的目标努力奋斗。
“继往开来、精益求精、风雨争先”,这是黄轶的工匠格言。23年来,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冶金设备安装事业中,为了一个技术达人的逐梦之旅,一路拼搏、创新、传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铁军精神。
(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