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法律的保护与社会的关怀。相城区黄桥街道司法所联合街道社工站,倾力打造“扶心”公益服务项目,通过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公益基地筑港湾,法律护航残疾人权益
黄桥街道社工站通过“五社联动”机制,不断拓展对“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群体的服务,积极开展无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黄桥街道司法所在社工站设立了“扶心”公益服务基地,组织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专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举办“法润相城讲堂”残疾人专场,邀请江苏政谊律师事务所庄景武律师深入解读残疾人保障法。庄景武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条文,并通过互动问答,帮助残疾人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刚柔并济显担当,公益服务传递温暖
“扶心”公益服务项目不仅关注法律帮扶,更注重人文关怀。结合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服务要求,黄桥街道司法所创新举措,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等实际情况,制定服务计划,组织辖区社区矫正对象为在社工站参与就业项目的残疾人提供搬运货物、组装物品等公益劳动服务。通过这种互动式体验修复模式让社区矫正对象在公益服务中重塑社会责任感,残疾人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实现“双向治愈”。
创新普法接地气,法治文化融入生活
“扶心”公益服务项目将普法和非遗巧妙结合,提升普法宣传质效。当民法典宣传月和端午节相遇,黄桥街道司法所举办了“与法同行·粽情端午”法治宣传活动。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普法志愿者通过指导残疾人制作“法治蒲扇”,让残疾人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活动还向残疾人宣传民法典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残疾人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增强法律知识储备。活动最后,普法志愿者为每位残疾人送上暖心的粽子和节日祝福。
“扶心”公益项目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让社区矫正对象在公益服务中重拾人生价值。下一步,黄桥街道司法所将继续深化法律服务,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