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征信 > 我身边的征信故事 > 正文

常熟农商银行金湖闵旭:信用有温度 一场关于信任的双向奔赴(文
2025-05-25 11:24:00  

  信任是合作的基石,多年合作的客户老潘的服装加工厂迄今为止已经开立十五年,工人们都说他是个“实诚人”。每到年底,无论外贸订单回款顺不顺利,他总是先结清工人工资。“大家辛苦一年,就指着这点钱过年呢。”老潘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成了工人们最踏实的保障。世事难料,受多边贸易、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老潘的一批外贸订单延期付款,资金链骤然紧绷。一边是供应商的催款电话,一边是银行还款日临近,老潘翻着账本,眉头紧锁。“工人的钱一分不能少,银行的贷款也不能拖欠……”他咬了咬牙,还是先把工资发了出去,结果导致我行贷款出现了逾期。

  逾期的焦虑:当信用蒙上阴影

  那几天,据老潘的老婆回忆,他整宿睡不着觉,经常一睁就是一夜。他知道,征信记录就像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一旦有了污点,以后贷款、投标甚至商业合作都可能受影响。更让他担心的是,工厂还在等新订单的预付款周转,如果银行因此降低他的信用评级,后续资金从哪来?就在老潘焦头烂额时,我行的客户经理小李主动找上了门,原来,我行征信系统监测到老潘的账户出现异常,结合他过往良好的还款记录,判断可能是短期资金问题,而非恶意拖欠。小李没有简单催收,而是带着展期方案来到工厂,详细了解经营状况后,迅速为老潘办理了贷款展期,并调整了还款计划。“潘总,我们查了您的信用记录,过去十几年您一直按时还款,这次逾期是特殊情况。我们银行也讲人情,不能因为一次困难就让诚信经营的企业倒下。”小李的话让老潘长舒一口气。

  信用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双向的信任

  展期后,老潘的工厂顺利等到了新订单的回款,不仅补上了逾期,还提前还清了部分贷款。他特意给银行送去锦旗,感慨道:“以前觉得征信就是约束,现在明白了,信用其实是互相的。银行信任我,我更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在很多人眼里,征信系统是冰冷的规则,逾期就意味着惩罚。但老潘的经历证明,信用体系并非铁板一块——它既能识别风险,也能感知温度。银行机构不会因为一次意外否定长期积累的诚信,相反,良好的历史信用反而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救命稻草”。

  守护信用,就是守护未来

  老潘的故事并非个例。在经济波动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可能面临短期资金压力,但如何应对,结果却大不相同。有的人选择逃避债务,最终被列入失信名单,寸步难行;而像老潘这样珍视信用的经营者,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凭借过往的诚信记录赢得缓冲的机会。

  信用社会的本质,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基于信任的良性循环。银行愿意扶持诚信企业,企业也更应珍惜自己的信用资产。因为在这个时代,信用不仅是贷款的通行证,更是商业合作、社会交往的基石。

  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请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你的信用。因为它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未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