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征信 > 我身边的征信故事 > 正文

金湖民泰村镇银行刘树东:遗产(文)
2025-05-25 10:57:00  

  

  1991年11月的高邮湖笼罩在铅灰色的阴云下,信用社柳主任的胶靴踩在渔船甲板上,发出空洞的回响。船舱里飘出浓重的中药味,围网养殖户涂信蜷缩在发霉的被褥里,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个蓝皮笔记本。老伴潘婶掀开舱板,不断重复着“这季螃蟹全被洪水冲走了”,积水里漂浮着几根断裂的竹竿。柳主任接过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3月15日购蟹苗8000元,5月22日买竹竿2400元……最后一页是潦草的铅笔字——总计欠信用社本息101387元。

  1992年3月,即将大学毕业的涂诚冒雨冲进船舱时,笔记本正摊开在父亲胸口。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信用社的钱……要还……”话音未落,笔记本滑落在积水的舱板上。涂诚弯腰去捡,发现封底内页歪歪扭扭写着“我儿涂诚,父亲所欠的债,你一定要替我还上”。

  1992年骄阳似火的7月,水产学院优秀毕业生涂诚抱着从学校带回来的铺盖来到信用社柳主任办公室。将父亲生前记载债务的蓝色笔记本摊开,主动愿意承担其父亲涂信生前所欠债务,并郑重书写“涂信生前逾期10万元贷款本息,由我涂诚负责偿还,签名,日期1992年7月31日”。信用社信贷员小杨注意到他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本《水产养殖新技术手册》。

  往后的五年,信用的柳主任和小杨总能在高邮湖的下河口码头遇见这个清瘦的年轻人,要么是蹲在船头补渔网,要么在翻那本卷边的养殖手册。1997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涂诚把最后一沓纸币推进信用社柜台时,蓝皮笔记本已写满还款记录,最新一页贴着一张剪报——“立体网箱养殖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

  2024年冬天的阳光洒在农商行某支行长办公室,支行长小杨正在翻看着涂诚传递过来的蓝皮笔记本。涂诚说着感谢的话:“要不是你们当初100万的信用贷款支持,我也不会这么快还清贷款本息,还结存60万”;小杨行长说“不必客气,你应该感谢自己,你的人品和技术能力是借款的通行证,我们银行正是通过你历年来的征信大数据分析后才给予你的信用贷款”。小杨行长翻到蓝皮本子最后一页,涂诚女儿娟秀的字迹旁贴着一张照片——现代化养殖基地里,工人们正将“诚信企业”奖牌挂在荣誉墙上。

  窗外湖面波光粼粼,三十年前那个暴雨夜仿佛就在昨日。涂诚坐在自己一手创办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办公楼里,轻轻摩挲着蓝皮本子,父亲临终前的喘息声和嘱托,在茶香中交织成温暖的潮汐,回想起这些年来的成就,“信用无价”四个大字已深深嵌入其脑髓,这不正是父亲留给自己的宝贵精神财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