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频繁点名的“夜经济”,怎样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2020-04-19 14:59:0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听新闻

夜经济,并非一个新名词。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6时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都能被纳入“夜经济”的范畴之中。

2019年12月,“夜经济”一词入选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足以证明这一经济行为已越来越成为推动消费的“主力军”。

而在经济发展压力空前的当下,夜经济再度被多次“点名”。但这一次,夜经济是否会落入“旧酒装新瓶”的窠臼?疫情之后的夜经济,又会迸发出哪些新想象?

从坐游船到逛集市、从吃宵夜到从泡酒吧、从听相声到看话剧……近些年来,江苏的夜间经济方兴未艾。2017年11月,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年,无锡与盐城纷纷布局夜经济,相继印发《无锡市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盐城“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019上半年互联网夜经济报告》显示,广东、北京、江苏领跑夜经济消费,成为夜经济下单的活跃地区。其中,“夜猫子”人群主要聚集在中西部及南部省市,“早睡族”则以东北和中部地区为主。

在大多数江苏人看来,“夜经济”这一概念已是老生常谈。但在近日,夜经济又成为江苏各地“议程表”上的重要一项:

3月28日,南京市秦淮区“风雅秦淮”“智慧秦淮”“夜享秦淮”“秦淮有戏”四个板块的31个文旅商融合重大项目签约,总金额达464.8亿元。未来3年,秦淮河畔将总体打造30个小剧场空间,同步植入新零售、实体书店等商业业态,以演艺带动文旅消费、夜间经济和产业发展,打造“风雅秦淮”的全新IP形象。

苏州全力打造“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夜消费活动,苏州力争到2022年底,姑苏区夜间经济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5%以上,增长速度年均10%以上;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每年同比增长10%以上;人均花费金额每年同比增长15%以上。

常州着力发展“龙城夜未央”夜生活品牌。充分整合夜游、夜食、夜购、夜娱补齐夜间经济短板,积极培育“夜公园”“水世界”“灯光秀”“音乐节”,依托古运河两岸、青果巷、南大街、江南环球港、迪诺水镇等,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通过发展“龙城夜未央”夜生活品牌,让城市消费更加年轻化、时尚化。

夜经济是新的消费增长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同时,随着现代都市青年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夜间休闲也是城市人的“加油站”,让人释放压力,更好地投入后续的工作与生活。

然而,夜经济的逐步“复苏”也引来网友议论纷纷。有人看到图片中夜市里人头攒动,街上热闹非凡,不禁发问:人流如此密集,又有许多人不戴口罩,这么任性,真的不怕聚集性病例“回头”吗?也有本地人“吐槽”:晚上十点,我们这儿的街上就没什么人了,黑漆漆一片,还谈什么夜生活?更有人对夜间消费的单调无趣表示了不满:看电影、吃宵夜、逛大街,除了这些还能干点啥?

除了从个人角度出发的点点隐忧,夜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种种制约:

第一,各部门管理方式、规则与夜经济需求的不配套。比如,许多城市晚上警察人员配备少,就必然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城市公交车、地铁11点前就已经停运,给夜归人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还有的地方店铺早早打烊,让人想消费却无处可去。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已经不适应夜经济的发展。

第二,城市形态还不足以支撑夜经济发展。夜经济的生机,依赖于年轻人数量、消费能力、市场活力等等。有些地方没有相应的消费需求,却硬要做一些“千城一面”的量化工程,既无法发展夜经济,也浪费了市场的另一种可能。

第三,管理夜经济也需要智慧的“头脑”。城市对夜间消费的管理,难度要比管理白天经济更加困难。既要放活,又要管好,这需要各部门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也需要政府既做好“掌灯者”,又当好“随行人”。

当然,疫情也给夜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调和过去集聚式的夜经济发展模式,与如今更受青睐的分散式消费风向?

不难发现,疫情过后,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进一步上升,凡能在网上解决的都尽量避免线下接触,美其名曰“省一只口罩”。各地对“夜经济”也提倡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鼓励二者齐发力,引领新兴消费模式。

2019年底,企鹅智库发布的《中国网民“夜经济”指数报告》显示,晚上躺下临睡前,93.6%网民仍会使用一定时长的手机,近三成使用手机的时长甚至达一个小时以上;估算得知,网民睡前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长为47.5分钟。在夜间消费项目中,晚餐外卖、去饭店吃晚餐、夜场电影这三者以线上形式预订地最为频繁;同时外卖的渗透率也十分可观,除正餐外卖,果蔬/甜点/饮品等也有其受众所在。此外,女性在夜间点外卖的可能性高出男性较多。

除了点外卖、购物,观看网络直播也变成了许多人夜间消遣娱乐的最佳方式:每天看着薇娅、李佳琦种草,既能买到实惠好物又打发了时间,何乐而不为?

发力线上“夜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群聚式消费,令人安心,同时又与现代购物习惯不谋而合,成为线下消费的有益补充。

此外,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所说:“仅仅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夜间经济的背后是对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因地制宜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夜间经济形态,将文化与消费完美交融,培育新的增长。

在提升“夜经济”品质之余,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不少地方的夜经济,仍存在反反复复、朝令夕改的误区。去年,一篇名为《让“夜间经济”走得更好更远》的报道这样说道:“夜间经济”是经济波动中的临时之举,还是消费市场的应有之道,需要管理部门首先从源头上理清。不然,难免会像过去那样,一说要提振消费市场,就对“夜间经济”网开一面;一说要整顿环境,就不问青红皂白拿“夜间经济”下手。所谓风来了催着起飞,风停了盲目关停。把“夜间经济”搞成一锤子买卖,或者弄成不确定性举措,投资者是追求有质量的长期投入,还是临时性、投机性“赢一把就跑”,把握不定。

这些问题,都值得追风者们细细思考。

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 颜颖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